“现在,村里的空气好多了,走到养殖户那里,再也不用捂着鼻子了!”近日,常德鼎城区蒿子港镇民康村的冯大叔笑着告诉回访的巡察人员。以前,捂着鼻子绕道走;现在,看不到养殖场污水横流,闻不到臭味了,这些变化要从一次巡察说起。这其中发生了什么呢?请听报道《根治养殖污染,还群众一片清新》。
今年7月,常德市委第一机动巡察组进驻蒿子港镇开展巡察。在民康村走访群众途中,巡察组工作人员突然闻到了一股难闻的气味。
常德市委第一机动巡察组副组长袁丽娟:当时天气很热,味道很重,直往鼻子里钻,让人受不了,我们就决定找下气味的来源。
循着气味,工作人员找到了一处排污点。原来,是村里的蛋鸡养殖户将粪污露天排放,也没有采取雨污分流措施。现场可以看到,一个粪污池的密封破损,粪水顺着裂缝往外淌,苍蝇嗡嗡扎堆。
袁丽娟:找到养殖户的排污点后,我们没有急着停。想着这个味道飘得这么远,就从离得最近的村民家开始走访。敲开门就问,这味道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天热时呛不呛人,家里老人孩子有没有受到影响。
据了解,蒿子港镇有3家蛋鸡养殖户存在排放污染问题,其中2家未完善粪污处理设施,存在漏天排放问题;1家虽有粪污处理设施,但使用不规范,粪污随意装袋堆放在鸡舍旁的院子里,污水外溢。
此前,这3家蛋鸡养殖户均为露天粪污池,镇上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问题后,进行了现场交办,要求其对粪污池进行密封,并对粪污随意堆放、处理设施不健全等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常德市委第一机动巡察组组员向华翔:后面,养殖户将露天粪池进行了密封,并加强了粪污处理,但是因为管护不到位,导致问题反弹回潮。
在实地走访中,巡察组还发现1家养牛场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申报。这些问题不仅让周边村民深受困扰,更拖了村里人居环境提升的后腿。
随后,巡察组把核实的情况整理汇总,形成问题清单,第一时间交办给蒿子港镇党委,明确要求限期整改。该镇党委不回避、不拖延、不走过场,立即组织镇生态事务中心等部门成立专班,带着问题清单,逐户制定“一场一策”的整改方案。
蒿子港镇生态事务中心工作人员熊光胜:针对3家蛋鸡养殖户,我们一户户抠细节:对畜禽粪污处理设施不完善的,盯着他们3天内就动工,沉淀池要密封、发酵池要防雨;对粪污堆存不规范的,派技术员蹲在现场指导,从粪袋怎么叠放、怎么密封,到粪污多久转运一次、怎么还田更环保,一步步带着干;至于那家没办环评的养牛场,我们安排了专人全程陪同,从填报信息到上传材料,手把手教他走网上申报流程。
经过7天的集中整治,3家蛋鸡养殖户异味基本消除,养牛场的环境影响评价申报也已完成网上提交,正等待审核通过。蒿子港镇以此为契机,举一反三,加强监管,对养殖户开展全面排查,督促落实污染防治措施。
如今,再到民康村,养殖户周边的田埂上看不到污水痕迹,人居环境大变样。村民路过时,不再捂着鼻子匆匆走过,有时还会停下来跟养殖户聊上几句。
家住养殖户旁的冯大叔:之前隔壁养鸡,墙根堆着很多粪袋,污水流得到处都是的,太阳一晒,臭味到处飘,家里窗户也不敢全部打开。现在变化蛮大,经过这里基本闻不到味了,看起来蛮干净,家里的窗户也可以打开了。
从村民“捂着鼻子走”到“笑着唠家常”,从养殖场“污水横流”到“整洁规范”,这背后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巡察工作的方向。
常德市委第一机动巡察组副组长袁丽娟:巡察工作的初衷,从来都不是发现问题就完事,而是要盯着问题解决,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变化。说到底,就是要把群众“盼望的事”当成我们“该干的事”,把我们“做好的事”变成群众“满意的事”。
稿件来源:湖南电台《清风侠在路上》
编审:苏思卉、胡宇鑫、钟林、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