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堆子梁镇西关村,冯建忠腋下夹着几本法律手册,正匆匆赶往村委会。这位皮肤黝黑的陕北汉子,如今有了新身份——村里的“法律明白人”。
今年2月,村里12户村民与收购商白怀忠因玉米秸秆购销合同闹得不可开交。原来,合同里没写清楚交货时间,眼瞅着春耕在即,村民们急着要钱,收购商却迟迟不来拉货,村民便将秸秆转售他人,导致合同实际履行不能。
关键时刻,冯建忠拿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来了。他先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又翻着民法典给双方讲合同法。多次的调解中,他既算经济账又讲人情理,最终促成双方各退一步:12户村民返还50%定金,双方解除合同且互不追究法律责任。签字时,老白拍着冯建忠的肩膀:“你这‘和事佬’当得在理!”
“很多老乡刚开始对法律条文不理解,我就一遍遍掰开了揉碎了讲,讲的时候既要讲法理,也要讲人情。有时候得上门三四趟,坐在炕头上慢慢唠,才能让双方都心服口服。”冯建忠摩挲着手中的民法典笑着说道,“都是一个村的乡亲,把理儿说透了,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他总能把生硬的法条变成“谁家地里多占一垄都要还”这样的大白话。现在村里人遇到事儿,都爱找他“评评理”。
堆子梁司法所所长郭媛媛告诉记者,像冯建忠这样的“法律明白人”,全镇每个村都有。选拔时要过三道关:首先得是村里公认的“热心肠”,其次要经过培训,最后还得通过模拟调解的实战考核。培训内容都是实打实的“干货”——怎么处理土地纠纷、怎样写规范的借条、遇到家庭矛盾该怎么劝……
“上个月我们还组织大家去法庭旁听庭审,现场观摩法庭庭审让很多‘明白人’记了满满几页笔记。”郭媛媛翻着培训记录本说。现在司法所每月都会更新“案例库”,把新发生的典型纠纷做成教学案例。
“从过去的‘送法下乡’到如今的‘种法在乡’,我们正在培育一支扎根基层、永不撤离的法治工作队。”定边县司法局党组书记李东良介绍。目前,在定边县像冯建忠这样的乡村法治带头人已有1200余名,他们走村串户,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看得见的事,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黄土高原的沟壑梁峁之间。
武艳萍 康孝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