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官,这个案子调解员也给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我就是心里憋一口气,既然被告同意还钱,我也就不要利息了,愿意调解。”近日,一起叔侄之间发生的民间借贷纠纷,经过调解员耐心调解加法官“最后一劝”,叔侄双方冰释前嫌,握手言和。

这是周至县人民法院秦岭法庭开展诉中先行调解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秦岭法庭在开展诉中委托调解工作中,先行先试,精心选聘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业务能力强又热心公益的特邀调解员入驻法庭开展先行调解工作,在构建起“一审一调一助一书”审判模式基础上,开展调审同步机制,即法庭受理案件后委托给特邀调解员调解的同时,同步开展案件送达、排期、开庭等工作,经过调解员调解,不少案件在开庭之前双方就达成调解协议,一些争议较大的案件在开庭过程中,承办法官再“最后一劝”,亦可实现案结事了。

调审分离,还是调审融合?这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选择题。秦岭法庭探索的调审同步机制,实现了调审过程的适度分离和调解结果的全面融合,在大幅缩短审理期限的同时极大提升了解纷质效,达到了“小切口”解决“大问题”的效果。下一步,秦岭法庭将结合实际,以“如我在诉”的要求不断优化调审机制,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作者:高蝶
编辑:许沥心
责编:郑黎波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