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报道

“天穹地雄,松辽浪、四平八稳;长白冽、黑土杳杳,亿秭高廪。”中国北方的松辽平原上有一座英雄之城、“中国优质玉米之都”——四平,正如其名四平八稳的矗立、发展。

8月26日,由中共四平市委、四平市人民政府主办,主题为“尊商、亲商、安商、富商”的四平市第一届企业家大会在四平会堂召开。大会召开前夕,参会领导与企业家们一同参观品尝现场展示的四平玉米系列产品,黄金玉米酒、鲜食玉米、玉米蛋糕、玉米烙饼、玉米面条、玉米须茶、玉米水饺……各类玉米产品琳琅满目,让人驻足品尝美食,停不下嘴巴,移不开步子。

从黑土地的精耕细作,到产业链的延伸拓展,再到法治保障的坚实护航,四平将玉米从传统粮食作物转化为健康多样的主食、产业品牌符号;做产品、创品牌、扩渠道、控质量、严标准,四平玉米以多元举措实现从资源优势到产业强势的新跨越,完成从“黄金籽”到“金名片”的华丽转身,以坚实的产业步伐迈向更广阔的舞台。


神奇的北纬43°

黑土地上长出黄金籽


北纬43°,一条神奇的纬线,这里横亘着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分别是中国松辽平原、乌克兰大平原、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宛如大地上一条璀璨的金链。

地处北纬43°的核心区域、中国松辽平原腹地,世界三大黑土带、黄金玉米带之一,四平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让黑土地生金,粮食年产量稳定在95亿斤左右,优级食用酒精产量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东北粮仓”,更成就“中国优质玉米之都”的美誉。

玉米作为世界公认的黄金作物,其品质与土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息息相关。往南一点,是土质稍逊的中壤;往北一点,积温减低,土地热量欠佳。“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优越区位,让四平成为全国最适宜种植玉米的地域之一。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好粮。松辽流域以西风带天气和中温带气候为主,夏季温湿多雨,水量充沛,阳光雨露总是恰到好处地对四平玉米的全生育期百般呵护。

平均3248度积温、2800小时日照期、150天无霜期;年平均564.4毫米降水量,辽河、松花江等河流湖泊密布,好水润良田;春种秋收140天左右,和玉米最佳自然成长期吻合……最适宜的气温、降水、成长期,赋予了四平玉米天然的生长基础。


而最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的黑土,藏着四平盛产优质玉米的关键密码。四平市拥有919.99万亩黑土地,占1008.1万亩耕地面积的91.3%。据中国农业大学专家介绍,这里的黑土pH值在6.5至7.5之间,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肥力远超其他类型土壤,“插根筷子都能发芽”,为玉米提供了肥沃的基底。

“闻得到香味、看得到营养、吃得出品质”,从黑土地里长出的四平玉米,高容重、高蛋白、高淀粉,各指标连续位居吉林省首位。

“香、甜、软、糯、嫩”的鲜食玉米,籽粒饱满、色泽金黄、清香沁脾、甜糯适口、营养丰富,每100克含有的膳食纤维是大米的11倍,黄糯、白糯香气较普通糯玉米提升22%,水果玉米甜度超出普通玉米17%,具有益智、预防“三高”和心脑血管疾病等诸多功效。

每到收获季节,四平总是呈现出满地是金的盛景。在智慧勤劳的四平人心中,每一粒饱满的玉米都是黑土地的珍稀馈赠、产业振兴最生动的注脚。


坚实的产业根基

推动规模化标准化建设


为了将黑土地的馈赠永续传承,四平用科技赋能为品质护航,用法治基石筑牢产业根基,以标准体系建设助推产业升级,奋力描绘玉米主食化的愿景蓝图。在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玉米基地,从土壤到籽粒,每一寸都彰显着无可替代的顶级品质。

为守护土壤健康,自2007年起,梨树县与中国农大、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合作,坚持科技创新、示范引领、合作共赢,逐步创新改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进“梨树模式”迭代升级,在四平全域总结推广“梨树模式”“4+X”升级版,更让这片沃土持续焕发生机,保证了“玉米主食化”优质绿色玉米的持续供给。

2024年,“梨树模式”推广了622.9万亩,不仅解决了以往深耕深翻、施肥过度造成的土壤板结和流失问题,使土壤有机质稳步增长,还提升了玉米产量与品质,每公顷玉米产量提高10%以上,化肥使用量减少100公斤以上,亩均节本增效超300元。


在全国地级市中,四平市率先针对黑土地保护立法,在全省率先打响“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开展黑土地保护专项监督;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29.92万亩,耕地质量综合等级提升到3.76等,“梨树黑土地论坛”连续11年成功举办;“梨树模式”“4+X”升级版在东北4省区建立试验示范基地100个,辐射带动面积达8000万亩,典型经验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与中科院等联合培育“绿育619”“富民105”等国内领先品种,为产业筑牢品质根基;突破功能性玉米技术,50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葡聚糖、富硒等系列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加快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提升鲜食玉米加工技术……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生产线到餐桌,科技为四平玉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全国首个以法治化手段护航玉米产业发展的城市,四平市推动玉米产业立法,拟定《四平玉米主食化产业促进条例(草案)》,将政策优势转化为制度优势。

明确禁止在种植中使用剧毒农药,规范预包装产品环保包装标准,建立从育种到流通的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产品“成长档案”,专章规定“食品安全检测”责任……多项条款直指民生关切,让每一根四平玉米都成为广大消费者的“放心粮”。

在标准体系建设上,依托中国优质农产品协会制定《四平玉米(主食化原粮)种植及加工技术规程》《四平玉米(鲜食)种植及加工技术规程》两项团体标准,围绕“口感好”“营养好”“安全好”三个国内顶级标准,打造全国第一个专属健康标准,为四平玉米筑起“品质护城河”。

从百万亩标准化原料基地的规模化布局,到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并行的标准化建设,再到“政、产、学、研”联动的品质化深耕、溯源化体系建设,四平玉米产业走出特色化的创新路径。



硬核的黄金招牌

打造玉米产业的四平标杆


“产品好、品牌好、品质好,才能把整个玉米主食化产业链做得更强、更优。”立足黄金产地的天赋与科技赋能的底气,四平玉米将品质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加速破解“有产量无品牌、有品质无溢价”困局,以品牌为旗,让健康饮食走进千家万户。

2014年,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命名四平市为“中国优质玉米之都”;2016年,“四平玉米”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核准注册;2024年,“四平玉米”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玉米已然成为四平分量十足的“金招牌”。

以优质玉米之都为引领享誉全球的品牌文化,以黑土地为依托世界著名的地域文化,以美味为主打广为流传的美食文化,独具特色的玉米文化与诸多元素融会贯通,铸就新时代四平文化的新符号。黑土地的金色物产,正在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在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全民健康管理大会、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农博会、东北亚博览会等展会上,鲜食玉米、玉米糕点、玉米汁饮品、玉米酒、玉米胚芽油、玉米面条、玉米须茶等产品展现四平玉米的硬核实力。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一正”黄金玉米酒。由一正集团与川酒集团强强联合,经过川酒集团川酒研究院多位国家级专家的反复实验论证,结合四平优质玉米和四川产区优质白酒原酒,精心酿制调配而成。酒体不仅具备四川产区传统白酒风格,同时体现四平玉米独特风味,开启中国首款独具特色的高端黄金玉米酒的先河。

宣传推介、参与展销活动等;四平玉米旗舰店、餐饮店合作输出;“四平玉米+N”供应链运营和“四平玉米+国际展会”推广模式;分级分类、创新“产区直通社区+高端商超”模式;与金沙河、十月稻田、中粮等头部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动多个玉米项目建设……

通过多元举措,四平进一步整合玉米企业优质产品,展示品鉴四平玉米主食化产品,传播四平特色玉米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四平玉米、消费四平玉米、投资四平玉米。在品牌加快“走出去”的过程中,四平玉米产业链的韧性持续提升,推动四平从产粮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型。

凭借国家生态食品认证、地理标志品牌的背书,四平玉米已销往全国30个省(市),并成功开拓国际市场。特级鲜食玉米在价格上能多卖三成,带动8万户农户增收。



2025年7月,四平市北纬四十三度玉米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上线运行。作为被授权使用“四平玉米”公用品牌的供应链运营公司,它具有整合顶尖资源、升级品牌包装、推广优质精品、促进对外合作等职能,以“操盘手”角色为四平玉米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正如四平市推进玉米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寇春生所说:“我们要让四平玉米从地域符号,变成消费者心中‘优质、健康、高端’的代名词。”未来,四平市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不断创新玉米主食化发展战略,让四平玉米这张金色的名片更加闪耀。

以“种植区域化、品种专用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加工系列化、产品优质化”“六化”体系为笔,四平玉米勾勒出一、二、三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绚丽画卷。“四平范本”耀眼全国乃至世界,开启春华秋实的玉米新时代。

(叶歌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