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走进中牟新区韩寺镇的大洪村,早熟西瓜大棚里,瓜农们正忙碌地穿梭其间(如图)。瓜农王小坡仔细查看每一个西瓜的生长情况:“紫绳是头一天开的花,红绳是一周后开的,按顺序采摘,个个保甜!”如今,他经营的7个大棚,是中牟西瓜精细化种植的缩影。

在中牟,一片片西瓜田在阳光照耀下生机勃勃,一个个圆润饱满的西瓜,正从田间走向市场,从传统农作物转化为富民兴业的特色产业。凭借悠久的种植历史、独特的地理优势、不断创新的品种与技术,当地不仅让 “中牟西瓜” 声名远扬,更带动了种植、销售、加工等产业链条的蓬勃发展 。
中牟新区是全国闻名的“西瓜之乡”,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雨热同期,为西瓜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今年中牟新区西瓜种植面积约4万亩,主要以小吊瓜为主。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探索出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的生产结构,实现错期上市。同时,为了保证西瓜的品质,我们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培育优良品种,研发绿色种植技术。”中牟新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
中牟西瓜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宋代时已成为汴京西瓜的主要产区,留下“凉争冰雪甜争蜜,中牟西瓜人皆孚” 的美誉。新中国成立后,从零星自种到规模种植,从新技术应用到品种改良,中牟西瓜逐步走向全国。
在官渡镇的一处西瓜收购点,前来买瓜、卖瓜的人络绎不绝,有骑着电动三轮车过来卖的,有开着货车前来收购的,场面胜似赶集,收购商们忙着挑选、称重、装车,热闹非凡。
收购商张有才说:“中牟西瓜名气大,品质好,在我们那儿特别受欢迎,每年这个时候我都来收瓜,拉回去不愁卖!”
不仅如此,由西瓜为原料的深加工产品“西瓜酱”也是当地的一道美食。
每年的农历六月份正是晒“西瓜酱”的好时候,王小坡每年都会留一些西瓜,专门为做“西瓜酱”做准备。
“挑选出优质黄豆经过5到7天的发酵,然后切开今年的新西瓜,把西瓜瓤与发酵好的豆子放在一起,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入盐,15天左右,一盆豆酱味十足的西瓜酱就好了。”王小坡介绍,“每年一到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会做上两盆,几乎是每个家庭餐桌必备。”
一个小西瓜,从种植、加工、销售,再到旅游采摘等,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同时也带动了大量群众的就业。当地为打造特色产业,在“西瓜酱”上做足文章,诞生了一些以西瓜为原料的深加工企业。
“我们主要是以‘公司+农户’的形式,把村民都纳入西瓜酱生产的行列,按照公司制定的标准在家制作,由公司统一收购,从而实现村民就业增收,壮大集体经济。”韩寺镇潘店胡支部书记胡付志说。
据了解,从西瓜的种植、加工、销售等,一条完整的西瓜产业链带动就业约8万人,西瓜行业年产值达8亿元。中牟西瓜,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出耀眼光芒。
郑报全媒体记者 卢文军 通讯员 张晨 文/图
w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