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持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广东有哪些好经验好做法?
连日来,由中共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与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联合举办的“粤治粤美·首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正在进行线上展播,生动展示广东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助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社会氛围。展播将持续至5月18日。

△点击上方图片,一键进入展播页面。
此次线上展播的近1800件作品,分别聚焦建设现代小区(社区)、“支部建在小区(小组)上”、“两社三中心”建设(社区运营)、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创建“熟人社区”、建设社会工作观察制度体系、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基层议事协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基层治理、党建引领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社区治理、其他类别(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社区工作法等)等10个细分主题,内容生动有料,具有启发性。
以下是部分作品摘登:
【摘登1】
茂名市茂南区滨河社区:
探索社区企业领办新范式

在城市化浪潮的推动下,老城区基层服务与治理的优化,成为提升居民幸福感的核心要素之一。
近年来,茂名市茂南区滨河社区秉持“一切为了居民”的服务理念,勇当改革先锋,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网格微治理”模式。
通过盘活社区闲置资源,精准对接资源要素与居民需求、市场需求,成功破解老旧无物业小区的管理难题,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能,让老城区重焕生机。
【摘登2】
深圳市福田区:
党建引领“生态哨兵”即接即办,探索超大城市生态治理新模式

随着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作为深圳中心城区,福田区面临超大城市生态治理难题。
为破解治理困境,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福田管理局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启动“生态哨兵”改革,通过构建“主动发现、快速响应、精准处置”的全链条机制,推动生态环境治理“未诉先办、接诉即办”,为超大城市生态治理提供“福田方案”。
【摘登3】
东莞市常平镇:
党建引领聚合力,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东莞市常平镇“田尾会景”自宋末立村时已开始举行。巡游队伍游经村民门前时,村民均会送上猪肉,并放鞭炮供奉洪圣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后来,田尾村邀请了桥头镇田头角村、企石镇铁炉坑村、大朗镇松柏朗村等兄弟村参与巡游,用传统文化的精神去感染人,逐渐形成了“正月十五游田头角,正月十六游田尾”的百年约定,把巡游盛会发展成为一个群众性的文化盛会。
【摘登4】
广州市黄埔区文冲街道慈善超市:
汇聚志愿力量,促进多方协作,实现社区帮扶多元供给

广州市黄埔区文冲街道地处黄埔区海丝城板块核心区,行政面积10.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8.5万人,下辖1个转制社区、8个城市社区。
近两年,文冲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引入志愿积分兑换机制,打造慈善超市,有效探索“人、财、物”三要素市场化、公益化运作模式,打造出居民参与、企业支持、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互助自治生态。
【摘登5】
清远市清新区:
社会工作观察赋能,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清远市清新区围绕基层治理的新要求,将乡村新闻官制度与社会工作观察机制有机结合并传承发扬,为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蹚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治理路径,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清新区连续三年在平安清远建设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获颁授平安广东建设最高奖“平安鼎”;打造清远全市首个融合区、镇、社区三级元素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品牌—清新区多元共治综合服务中心;浸潭镇六甲洞村获“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累计创建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28个、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204个,文明镇村覆盖率达100%。
优秀案例共览
粤治粤美展播|这些贴心之举,让社区更有温度
南方+记者 龚春辉 通讯员 岳舍
【作者】 龚春辉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