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曾经在央视拍摄纪录片的导演,近三十年的职业生涯,我曾用镜头丈量过无数山河,记录过万千人生。当双脚真正踏入浦东这片土地,这里蓬勃跳动的脉搏,瞬间叩响了我内心深处对故事的渴望。那些藏在钢筋森林与市井烟火里的匠心传奇,像磁石般吸引着我,迫不及待地举起镜头,开始捕捉新时代工匠独一无二的生命诗篇。

我的镜头缓缓扫过这片热土,印象最深的五位工匠身影如浪尖跃动的星火,在眼前闪烁。他们的故事看似独立成章,却都暗涌着同一种精神血脉,那是浦东人敢为人先的闯劲,也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自觉,更是新时代工匠对 “匠心” 二字的深情诠释。

当漫画家马毅用画笔解构千年文化,将敦煌飞天的飘逸、明代机甲的雄浑注入漫画分镜时,化学女博士吴生英正透过光谱仪,把江南园林的光影变幻转化为光催化涂料的创新灵感。一个在二维世界重构东方美学,一个在微观领域重塑生活空间,他们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将传统与现代熔铸成新的文明符号。就像浦东天际线里并肩而立的传统飞檐与玻璃幕墙,既保留着历史的温度,又闪耀着未来的光芒。

发型师张云飞在剪刀与梳子间发现行业新可能,植物保护专家高志洁在鸟鸣与虫吟中探寻生态平衡,看似截然不同的职业轨迹,却在“创新”的坐标系上交汇。张云飞创办了全球首家民间美发博物馆,八百余件跨越700年历史的美发工具,从欧洲宫廷的象牙梳到清代走街串巷的剃头挑子,在玻璃展柜里诉说着被岁月尘封的匠心。他拂去偏见,让剪刀与梳子碰撞出的不仅是时尚造型,更是一个行业的尊严与文化厚度。而高志洁则化身生态守护者,在世纪公园搭建起 “鸟类同盟”。当灰喜鹊振翅掠过浦东金融城的天际线,它们衔走的不仅是啃食草坪的害虫,更是守护着这座钢铁森林里珍贵的 “城市之肺”。这些穿梭在楼宇间的灵动身影,让繁华都市与自然生态达成微妙的和解,正如浦东在高速发展中始终保留着诗意栖居的可能。

大飞机交付工程师蔺西宏,恰似这场时代交响的定音鼓。当他用“九宫格”管理法将飞机交付的复杂工序编织成精密乐章时,马毅正用漫画分镜讲述中国故事的起承转合,吴生英在实验室调配守护健康的化学韵律。他们以不同的节奏,共同奏响了“中国创造”的时代强音。就像浦东的磁悬浮列车划破长空,载着无数工匠的梦想,朝着星辰大海飞驰。

我看见马毅在稿纸上勾勒敦煌壁画的线条,吴生英在实验室调试光催化材料的配比,张云飞轻抚着百年前的理发工具,高志洁在公园湖畔聆听灰喜鹊的欢唱,蔺西宏在交付现场凝视着即将启航的客机。这些画面重叠成浦东最动人的剪影——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神话,只有无数平凡人以匠心为舟,用执着与热爱,共同书写着属于中国工匠的壮丽史诗。

每一道精心雕琢的漫画线条,每一组精确计算的化学公式,每一次精确无误的发型修剪,每一声清脆悦耳的鸟鸣啭啼,每一架翱翔天际的国产客机,都是他们献给浦东、献给时代的深情告白。

原标题:《晨读|朱亮:我在浦东拍工匠》

栏目编辑:史佳林 文字编辑:钱卫

来源:作者:朱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