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网讯(记者刘青霞)8月4日,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水磨沟区分局刑侦大队反诈中队接到市民于先生的紧急求助:其姑姑于女士疑似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目前失联。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反诈守护战就此打响。
于先生报警前半小时曾接到姑姑来电,称自己不慎开通了某短视频软件800元的VIP服务,系统将按月自动扣款,却找不到关闭入口。
“从没见过这么贵的会员,我当时摸不着头脑,需要研究一下怎么关闭。”于先生挂电话后尝试在该软件内查找关闭页面未果,上网查询后猛然惊醒,意识到姑姑极有可能正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当他再次拨打姑姑电话时,听筒里传来忙音,焦急万分的他立即向民警求助。
反诈中队民警多次尝试联系于女士,均未成功。为防止对方财产受损,水磨沟区公安分局反诈中心当即协调乌鲁木齐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启动双线处置机制。一方面联系银行冻结于女士的账户,另一方面指令六道湾街道派出所立即前往于女士家核实情况。
六道湾街道派出所民警火速赶往于女士家,房门打开瞬间,民警发现于女士紧握着手机,听筒中隐约传来说话声。经验判断,手机正处于屏幕共享状态!
民警一个箭步上前,果断将于女士手机关机,一场潜在的财产危机就此化解。
经水磨沟区公安分局反诈中队核实,由于拦截及时,于女士账户内425万余元积蓄没有转出。
看着惊愕的于女士,民警耐心解释了事情原委。老人这才缓过神来,讲述了事发经过:一个多小时前,她接到自称“短视频平台客服”的来电,对方称其误开 VIP服务,每月将自动扣除800元费用,若不需要可协助关闭。年逾七旬的于女士顿时慌了神,挂断电话后自己摸索了半小时仍找不到关闭菜单,只好向外甥求助。
“他也说不清楚,我正急得团团转,对方又打来了电话。”于女士说,她当即请对方帮忙。随后,于女士听从对方指令下载安装一款会议类软件,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对方说打开共享后手机会黑屏,让我不用管,他们全程代办。”老人后怕地说,就在民警敲门时,对方正要求她进行人脸验证。
“太感谢你们了!要是真验证了,我一辈子的积蓄就全没了。”于女士紧握着民警的手再三道谢。民警向老人详细讲解了此类诈骗的套路和典型案例,提醒她今后遇到陌生来电涉及账户操作时,务必先联系家人或拨打110核实。于女士连连点头。
警方提示:广大市民,尤其是老年群体,若接到陌生来电提及“自动扣费”“订单异常”等情况时,切勿轻信对方引导进行操作;任何情况下都切勿与陌生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务必保护好人脸信息、密码、验证码等关键信息,牢牢守住“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