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 张春萍)寿光农民种棚“厉害”早已不是秘密。作为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寿光用工业化、智慧化、数字化的手段来做农业,不仅颠覆了传统农业耕种方式,也让寿光农民有了新变化:“两套房子”,农村一套、城里一套;“两台车子”,一台生产、一台生活;“两身服装”,白天在农村穿工装劳作,晚上在城里穿西装消费。
地处北大洼盐碱地的南宅科村,从1995年开始引进大棚种植技术,当年就收获颇丰。多年来,该村不断摸索适合寿北的种植模式,引进先进种植模式和优良品种,种棚效益连年提升。村党支部书记王培利表示,全村360户,目前已有一半以上的家庭在城里买了楼房。
“在寿光,农民已经成了楼市的主力军。”一家房产公司的经纪人郭中玉表示,近年来通过她到城里买房的菜农越来越多。现在,年轻的“棚二代”白天在村里种大棚,晚上到城里住楼房,他们在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切换”更为从容。
古城街道前疃村的“新农人”群体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为了适应口感番茄产业化发展,这个西红柿种植专业村流转土地建设了青年创业园区,吸纳年轻人回村创业。此外,村“两委”还带领菜农建立合作社,搞产业化经营,打造了颇有名气的“古硕”品牌,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现在一对夫妻可以种三个以上大棚,年收入近百万元的家庭不在少数。
“菜农不光有‘两套房’,还有‘两辆车’。”谈起特色种植为村民带来的变化,前疃村党支部书记殷凤海掩饰不住满心的喜悦。他告诉记者,菜农基本都有“两辆车”,一辆用于生产农用,一辆用于生活家用。对寿光农民而言,家有“两辆车”不是难事,更不是稀罕事,连续多年,寿光的机动车保有量、驾驶人数量均居潍坊市第一名。
谈起菜农现在的生活变化,王培利和殷凤海两位村党支部书记的看法高度一致:大家伙手里有钱了,考虑的事就多了,买房买车都是好事,这是物质改善后的消费升级新需求。
白天穿上“工作服”在村里干活,晚上开车回到市区楼房,换上“新衣服”去消费,寿光农民的“两身衣服”,为消费市场带来了更多活力。走在寿光市区,随处可见大型商场、大小超市,知名品牌一应俱全。寿光农民的购买力有多强?从本土商场全福元的扩张即可窥见一斑。仅2024年,全福元集团纪台二店、古城二店、文家综合体等六家大型连锁店就相继开业,同时胡营三店、古城三店等项目也在有序推进。这一年,全福元实现销售收入90.26亿元,连续多年居全省县域商业连锁第1位。
对此,有人曾开玩笑称,寿光农民生活方式改变的背后,是创造力和“钞”能力。一组数据可证:2024年,寿光市银行存款余额总量保持全省县域前列,其中居民存款占比近70%。另外,80%的客户群体为农民的寿光农村商业银行,早在2023年初,便成为全省农商银行系统首家存款规模突破500亿元的县级农商银行。
我们相信,随着更多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应用到蔬菜生产中,寿光农民,将创造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