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7日,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在两会媒体沟通会上表示,“传统产业特别是农业仍然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老百姓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但传统产业必须走新质生产力的道路,必须创新变革,否则就会落后。”
最近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被首次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科技要打头阵,这是未来格局”,刘永好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年工业革命时期,汽车替代了马车,很多人感到担忧。100多年过去了,今天大街上哪还有马车,很多人都能驾驶汽车。“我们要紧跟形势,积极融入到新质生产力格局里,这是必由之路。”
为解决大豆依赖进口这个问题,新希望集团和大学合作,通过基因改良等生物科技,使得玉米的蛋白含量从原来的8%提升到12%。刘永好称:“玉米蛋白的含量提升,就有可能减少对大豆进口的依赖。这就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的应用。”
刘永好表示,“过去几年,我们运用科技赋能管理和研发,在农业领域进行了很多转型升级的探索,比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大模型的支持下,做好猪周期的预测。还有精细化管理,如养殖业应用自动注射,无需针头,把相关药物喷到猪的皮肤上,就能渗透到体内,很节约,很精准,效果很好。我们也投资了几家机器人公司,探索机器人与传统产业场景的应用结合,像切菜机器人的切菜效率大大提高,质量也得到更好的保证。此外,‘猪芯片’、‘鸭芯片’我们也参与其中。”
谈到银发经济话题,刘永好称:“中国有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特别是银发经济等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新市场。银发群体有一部分是具有相当购买力的,怎样满足他们的市场需求?我们的肉蛋奶等产品,以前更多关注年轻人的需求,未来还需要更多考虑老年人的需求,比如,产品是否更有利于消化,含糖量怎样调整等。银发经济是一个大课题,今后我们要多关注,要下大力气。”
环球时报记者 张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