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宁夏日报】
“过去挤奶需要8名工人,现在只需1人监控系统,整体人工成本降低50%,产奶量还提升了10%。”平罗县玖倍尔5G智能化牧场技术负责人张明说。
5月5日,走进玖倍尔5G智能化牧场,3000头奶牛佩戴智能项圈,定时自主走向挤奶机器人,全程无人工干预。
从自愿式挤奶系统到无人驾驶饲喂车,从智能推料机器人到粪污自动清理系统,每一项技术都在重塑传统畜牧业的边界。“牧场引进的利拉伐牛群智能导航系统,能自动监测奶牛生理发育周期,将繁殖管理效率提升40%。”牧场负责人马路介绍,AI智能化让企业从单纯养牛到精准管理每头牛的健康和生产状态,实现了从粗放到精细的跨越。

挤奶机器人可根据奶牛健康情况智能挤出定量牛奶。
正如马路所言:“AI不是替代人,而是让我们更懂牛。”在200公里外的永宁县闽宁镇,另一场AI革命正在肉牛养殖户的指尖悄然展开。60余名养殖户聚集在“慧养牛”平台推广培训会现场,学习如何通过手机APP实现“指尖养牛”。
宁夏鑫熙恒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薇举着手机为记者演示:输入牛只类型、饲草料库存和生产目标,系统便能“一键生成”精准营养配方、繁殖任务提醒、效益评估报告等功能,养殖户“该干什么、怎么干”一目了然。
“以前凭经验喂牛,现在靠数据说话。”陈薇边操作APP边说。这场培训的背后,是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撑,她们依托饲草料营养数据库和精准计算模型,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手机端的操作,根据牛群信息推送个性化服务,让养殖户在“看不见”的地方实现科学管理。

自动撒料机可根据奶牛生长情况智能配料并分析数据上传平台。
尽管AI技术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其在畜牧业中的普及仍面临多重挑战。张明坦言:“每头奶牛每天产生数十条数据,但不同系统的信息如何清洗、整合,需要专业团队支持。”这一问题在中小养殖场更为突出,平罗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王龙介绍,许多农户的纸质记录难以数字化,地域性气候差异和养殖周期波动更让数据标准难以统一:“就像方言不同,机器也难翻译。”
而在闽宁镇的培训现场,记者观察到,部分年长的养殖户对APP操作存在畏难情绪:“尽管有语音助手和视频教程,但还是不会操作。”

“慧”养牛APP让普通人也会养牛。
AI赋能“最后一公里”的困境,不仅考验技术的适应性,更需要人文关怀的融入。“新技术能实实在在落地不是件容易的事。”陈薇说,让不同年龄、背景的农户快速掌握新技术,需要科技特派员长久的指导,结合农户实际需求,量身定制培训方案,从而让每一项技术都能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宁夏日报记者 李昊斌 文/图/视频)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